Logo
Print this page

SK SAF完成整合可行性研究 砂拉越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迈入新阶段

绿色交通创新峰会与会者与嘉宾大合照;前左起为砂拉越技术发展中心执行董事霍尔曼、人力资源部副秘书长(政策)苏德诺、汶莱、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东盟东部成长区(BIMP-EAGA)社会文化与教育小组主席安妮莉亚、砂教育、创新及才能发展部长罗伦沙嘉、砂能源及可持续性环境部副部长拿督哈兹兰、砂拉越技术发展中心理事会秘书玛芝娜及砂会议局业务发展与服务总经理阿妮蒂雅。 绿色交通创新峰会与会者与嘉宾大合照;前左起为砂拉越技术发展中心执行董事霍尔曼、人力资源部副秘书长(政策)苏德诺、汶莱、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东盟东部成长区(BIMP-EAGA)社会文化与教育小组主席安妮莉亚、砂教育、创新及才能发展部长罗伦沙嘉、砂能源及可持续性环境部副部长拿督哈兹兰、砂拉越技术发展中心理事会秘书玛芝娜及砂会议局业务发展与服务总经理阿妮蒂雅。

(古晋8日讯)SK SAF今日宣布已完成整合可行性研究,确认砂拉越具备可行且具融资能力的路径,迈向成为区域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的领军者。这项旗舰级绿色经济项目采用模块化架构,结合世界级SAF生物炼油厂与可扩展的预处理(PTU)枢纽,并以“建设-营运-移交-维护”(BOTM)模式推动发展。

根据SK SAF,项目符合砂拉越绿色经济转型政策,将把棕榈油厂废水(POME)及脱油泥饼转化为高价值可再生燃料。与传统炼厂不同,该设计将PTU从核心炼厂分离,成为独立盈利中心,确保原料稳定、降低风险并提前创造收入。

全规模运营后,PTU枢纽每年可处理多达300万吨POME、废弃食用油(UCO)及棕榈酸蒸馏物(PFAD),供应经处理的油品予SAF炼厂或出口至区域市场。炼厂采用Topsoe HydroFlex™ HEFA技术,可生产SAF、可再生柴油(HVO)、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并以认证原料符合可持续标准,使砂拉越成为全球可再生燃料价值链的重要节点。

BOTM结构由私营部门主导、与州政府政策相辅相成,承包商与融资伙伴在特许期内兴建并营运设施,待收回成本后移交砂拉越关联机构,长期维保纳入服务协议,确保资产可靠。此举无需政府或官联公司前期资金投入,同时保留未来本地持有与控制。

该项目整合国际与砂拉越合作伙伴优势,包括:Topsoe(技术授权)、Wison Group(工程与融资)、Oiltek(PTU技术与原料贸易)、SK Elite JV(营运与BOTM协调)及Sarawak Skills(培训与本地化技能转移)。种植园业者和油厂则成为项目的基石供应商。

SK SAF指出,项目具备三大战略意义:以年产逾300万吨的原料保障供应、PTU枢纽即时创造出口收益并带动SAF长远价值,以及通过Sarawak Skills在五年内实现大多数员工本地化,同时符合国际民航组织CORSIA要求,切入快速增长的全球SAF需求曲线。

按路线图,项目将先通过PTU枢纽实现早期商业化,随后全面展开SAF生产;预计PTU建设在2026至2027年间启动,炼厂于2027至2028年投产,并在2028年后扩充至年处理300万吨PTU规模。SK SAF强调,这项可行性成果显示砂拉越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既能贡献全球航空减碳,也能在私营主导下实现国家战略价值与地方参与。

SK SAF有限公司,是于今日在在古晋帝宫酒店举行的“2025年绿色交通创新峰会”开幕礼上,发出这则文告。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