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诈骗集团冒充法庭寄伪造“庭令” 符祥威促民众提高警觉

符祥威苦口婆心,呼吁民众提高警觉。 符祥威苦口婆心,呼吁民众提高警觉。

(古晋9日讯)诈骗集团手法再升级!人联党公共投诉局主任符祥威披露,他首次接获诈骗分子以寄出伪造法庭庭令方式行骗的投诉,呼吁民众提高警觉,勿掉入圈套。

符祥威指出,以往诈骗多通过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如脸书、WhatsApp、Telegram或“03”开头的陌生来电;但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直接将印有蓝色“法庭印章”的伪造庭令寄到受害者住家信箱,信中还清楚写上受害者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并附上联系电话,令收件人感到恐慌。

“若民众贸然拨打信中号码,就等于主动掉入陷阱。”

他强调,真正的法庭文件不会直接寄给当事人,而是由原告律师楼寄送,并会附上律师函。若缺乏律师函或只留下电话号码,都应立即提高警觉。

符祥威举例,受害者是一名35岁姓杨的建筑工友,上周四收到这封信后怀疑有诈,没有拨打信中号码或转账,最终通过朋友介绍向他求助,并已报警备案。经查证,信中案件编号及庭令全属虚构,连基本法律常识也不符,明显是诈骗手法。

他补充,根据True Caller应用程式查核,信中号码早已被大量举报为诈骗号码,显示诈骗集团已从线上延伸至实体信件,伎俩愈加逼真。

“过去19个月,大马因诈骗损失金额高达31亿令吉,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钱,转手即成为黑钱,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符祥威说,公众若接获类似信件,应保持冷静,勿慌张,不要随意拨打电话或转账,应第一时间向律师或官方单位查证,或联系投诉局,以免误中圈套。

他强调,防范诈骗的关键在于全民提高警觉。虽然诈骗案难以彻底杜绝,但只要人人防范意识增强,就能有效减少受害者,避免血汗钱落入诈骗集团之手。

为防范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有人建议恢复跨行转账(IBG)24小时延迟机制,作为安全防护措施。

符祥威也指出,目前即时转账的做法,让诈骗分子能在数分钟内掏空受害者的银行户口,根本没有侦测或追回的时间。

“若设有冷静期,银行与客户就能在款项转出前,有机会核实可疑交易。

“一些银行已推行12小时延迟,这是好现象,但我认为像旧IBG制度般设24小时缓冲,更能保障民众。

“法庭文件”一摄。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09 September 2025 22:58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