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邢伟平:中国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 制造业增加值年均 30 万亿元人民币

(古晋24日讯)中国驻古晋邢伟平总领事指出,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收官之年。这5 年,中国历经新冠疫情和国际经贸斗争的严峻考验,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克服挑战中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5年来,中国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增量预计超过 35 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保持在 30%左右。内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86.4%,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达到 56.2%。

前4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 5.5%,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基数大,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连续 15 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制造业增加值年均 30 万亿元人民币。2024 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 24 万亿元人民币,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风靡海内外。重大工程进展显著。中国 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 30分钟上高速,50 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 97%。

“祝融号”火星车首次登陆火星,“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领跑全球。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投用。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 90%,2024 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 4000 多亿元人民,全国港口每小时吞吐 3.8 个标准集装箱,比 2020 年提高 26%。绿色低碳转型加快。2024 年,中国单位 GDP 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 11.6%,是全球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5%以上,是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其中每用 3 度电就有 1 度是绿电。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 万辆,超过“十三五”末 5 倍。科技创新多点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开创全球多个“首次”和“第一”。无人机技术助力农业生产,机器人广泛参与工业制造,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国产芯片不断取得突破,5G 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9 月 3 日,中国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同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0 年前,中国共 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来自砂拉越等地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战的巨大支持,南侨机工的爱国热情、民族大义和抗战精神永载中马友好史册。

今年也是台湾光复 80 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 2758号决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希望砂拉越华人继续为中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二战胜利 80 年后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少数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丛林法则,损害联合国的权威,破坏国际法治,冲击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面对全球治理的一系列新挑战,9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道,从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四个角度,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倡议蕴含的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等核心理念,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时代逻辑的深入把握。在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尊重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尊严;坚持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准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搞单边主义;坚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坚持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凭借超大规模的市场、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进步的创新生态,中国新发展不断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互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合作范围扩大到 150 多个国家和30 多个国际组织。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 47 国,“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2024 年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 96%。我们在实现 8 亿人口全部脱贫的成功基础上,积极帮助全球158 个国家和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助学计划和生态保护行动,让让中国减贫经验惠及更多国家,绘就全球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25 September 2025 08:55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