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砂拉越地方志》系列书籍 板督与加拿逸地区初稿完成

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拿督邓伦奇律师在诗巫和加拿逸地区主要社团代表就地方志初稿及出版推展事宜交换意见。 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拿督邓伦奇律师在诗巫和加拿逸地区主要社团代表就地方志初稿及出版推展事宜交换意见。

(古晋26日讯)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推行、由会长拿督邓伦奇律师亲自督导的《砂拉越地方志》研究与撰写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板督与加拿逸地区两部地方志初稿已经完成。

在过去一年,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在会长拿督邓伦奇律师的带领之下,先后在马鲁帝、尼亚石山、晋连路新村、板督拉招、英吉里利、加拿逸、如楼、新巫遥、实文然等地举行座谈会,与上述各地区的社团组织负责人、社区领袖、地方元老闻人、学校校长及对地方历史和人文情况有兴趣之热心人士举行座谈交流会面,针对研究和撰写各该地区地方志事宜交换意见。各地座谈会反应良好,有关工作随即展开,确定写作架构与区域范围,并积极展开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其中两部地方志——《砂印边陲净土——板督故事》(由班杜仁撰稿,李信天编辑)和《加拿逸、如楼、南加达、牛麻、马占、巴干拓荒演变记》(由李建和于东撰稿,于东编辑)两本地方志初稿已经完成,并将在年底出版面世,该会已经决定新书分别在板督及加拿逸举行推展礼。该会会长和主编已经在近日会见加拿逸地区的社团领袖,就有关事项作出初步决定。

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士手持《板督故事》及《加拿逸、如楼拓荒演变记》两本地方志样书合影。

《板督故事》主要是撰述斯里安曼省板督县华人开坡历史与人文,还包括若干地方乡野传奇。板督县包括板督镇、物当肚、武鲁银、巴横、横江、双溪丁雅、拉拔和拉招。其中巴横小镇已经不复存在,武鲁银的华人也全部搬走。本书内容包括:板督县概况及名称由来、山川溪流及矿产、华人迁入经过、地方社团组织、文教事业、政治演变、风土人情与物产和发展前景。此外,本地方志还收集不少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和趣闻。

《加拿逸地区拓荒演变记》则是记录加拿逸地区几个乡镇的拓荒演变史。加拿逸是华人在拉让江流域最早开埠建镇的一座城镇,亦是拉让江中游主要的城镇之一。作者对当地的历史,进行探索和开展田野调研,获取得史料,并进行考核撰写而成。内容涵盖加拿逸、南溪达、牛麻、马占、如楼、巴干,即原(1973年前)加拿逸县区范围内——包括县区、副县区、行政区的拓荒、开埠建镇的发展、演变,作了一一记述。其内容涉及伊班民族迁移史、华族移居拓荒史,以及民生、经济、商业、交通、文化教育等等。

另悉,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最近也参与一项由福建出版集团和古晋中华文化艺术促进会联办的书展,展览该会最近一两年所出版的书刊,以鼓励阅读风气和加强与读者的联系。

砂拉越文化研究学会参与书展。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