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死抱黄金不放 全球储备第3高价值逾兆
- 登载于 国际
(综合18日电)意大利长年坚持不卖黄金的立场,如今在金价飙上历史高点之际,终于迎来回报。随著国际金价屡创新高,意大利中央银行持有的黄金储备价值暴增至约3000亿美元(约1兆2683亿令吉),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这项坚定政策不仅源自战后的历史教训,也让意大利在高额公债与财政压力下,仍保有强大的金融防线。
根据《路透社》,意大利银行目前拥有全球第三大国家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与德国,总量达2452公吨。以现行价格估算,这批黄金价值约3000亿美元。意大利官方储备中,黄金占比高达75%,明显高于欧元区平均的66.5%,显示该国在保值资产上的保守策略正发挥效用。
意大利对黄金的重视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凯撒大帝时期的奥里乌斯金币,曾是罗马帝国货币体系的核心。近代政策则受二战经验影响。当年,纳粹德军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协助下,夺走120公吨黄金,战后仅剩约20公吨。随著经济奇迹带来出口与外汇收入,意大利自1958年起陆续追回3分之2被掠黄金,至1960年储备已增至1400公吨。
1970年代石油危机与通膨动汤,使全球经济陷入不稳。当时西方各国央行普遍增持黄金,作为金融安全象徵。意大利政府在1976年曾以4万1300根金条作为担保,向德国联邦银行借款20亿美元,但仍未出售黄金。与英国、瑞士等国不同,意大利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后的欧债危机期间,也始终未动用储备,被视为守金如命的代表。
意大利银行前副行长罗西在2018年出版的《黄金》一书中形容,黄金就像家族的银器或祖父的怀表,是国家在任何危机中最后的依靠。目前该行在罗马科赫宫总部的地底金库中,保存约1100公吨黄金,另有相近数量分别存放于美国、英国与瑞士。
外界时常呼吁意大利出售部分黄金以减轻公共债务压力,该国债务总额已突破3兆欧元,预计明年将达GDP的137.4%。但专家指出,即使卖掉一半黄金,也难以根本解决问题。意大利银行拒绝对出售黄金的可能性发表评论。
博科尼大学教授史提法诺.卡塞利指出,在全球秩序重组、数位资产崛起之际,黄金再度成为受各国央行追捧的最热门资产。他强调,“当市场剧烈波动、信心动摇时,央行握有黄金,正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