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华森逝世 曾多次陷歧视争议
- 登载于 国际
(综合8日电)去氧核醣核酸(DNA)之父詹姆士·华森本月6日与世长辞,享寿97岁。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因多次发表涉及种族歧视言论而声誉受损。
这位杰出的美国生物学家与法兰西斯·克利克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两人和墨绿斯·威金斯1962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以表彰他们在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划时代成就。
1953年,年仅25岁的华森和37岁的克里克在《自然》杂志发表仅1000余字的论文,那一页报告却解开了人类遗传学的秘密——DNA双螺旋结构,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三大科学发现。
华森生涯多数时间都在冷泉港实验室工作。冷泉港实验室说明,华森是在纽约州长岛的安宁疗护中心去世。
2019年1月,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放的一部有关的华森纪录片,华森对采访者表示,导致白人和黑人在智商测试上有不同表现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子。这句充满了种族主义歧视色彩的话让他瞬间沦为众矢之的。
冷泉港实验室同一年撤销华森所有荣衔,原因是他发表“应受谴责”的言论。
1997年,华森在接受英国《星期日电讯报》采访时称,如果能够发现决定性取向的基因,那么当一个女人决定她不想要一个同性恋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允许她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