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帝国主义奴隶制度 美英新西兰历史人物雕塑被拆毁

  • 登载于 国际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雕像底座被喷上“种族主义者”的字样。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雕像底座被喷上“种族主义者”的字样。

(美联社13日电)美国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员跪颈致死,引发各国反种族主义浪潮。美国、英国、新西兰都有民众要求拆除象徵帝国主义、奴隶制度、征服者等等历史雕塑,呼吁重新审视数个世纪以来种族不公的问题。

美国波士顿、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牛津、布里斯托等城市分别爆发示威或破坏行为。在英国牛津大学,示威者到校园要求拆除英国殖民家罗德斯(Cecil Rhodes)的雕像,罗德斯是维多利亚时期一名殖民非洲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的人物,牛津大学校长理查森(Louise Richardson)未有支持示威者的诉求,表示不应漠视过去的历史,又认为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出判断,“我们要面对历史,我个人看法是埋藏历史无助于通往启蒙”。

在伦敦,英国前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雕像成为示威者的目标,其底座被喷上“种族主义者”的字样。邱吉尔是英国二战时期对抗纳粹德国的国家英雄,亦曾发表鼓动人心的历史性演讲,不过,有人认为他崇尚白人至上,对当时英国殖民地印度抱有偏见。布里斯托群众则将17世纪英国黑奴商人柯尔斯顿(Edward Colston)的雕像拉倒,有人模仿美国警员乔文跪压弗洛伊德颈项,跪在柯尔斯顿像颈部,之后将雕像扔进海中。

英国首相约翰逊周五在Twitter推文,邱吉尔、柯尔斯顿的雕像成为反种族示威者的目标,形容这种行为“荒谬和羞耻”,更指示威已“被极端分子骑劫”。

新西兰哈密尔顿(Hamilton)当局周五早上把殖民时期军事指挥官汉密尔顿(John Fane Charles Hamilton)的铜像拆除。市长索思盖特(Paula Southgate)说:“我知道很多人──事实上越来越多人──觉得雕像在个人和文化上有所冒犯。我们不应忽视正在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在我们试图展现宽容和互相理解的时候……我不认为雕像有助我们建立桥梁。”

比利时亦有人抗议种族主义,前国王利奥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在数个城市的雕塑遭示威者喷漆。利奥波德二世在位时在刚果实行残暴统治,奴役人民采橡胶、象牙和其他资源以谋取个人利益,专家指他导致多达1,000万人死亡。

在美国维珍尼亚州首府里士满(Richmond),示威者周二用几条绳拉倒探险家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一尊有近100年历史的雕像,原来的基座被喷漆和放上写有“哥伦布代表种族灭绝”的标语,之后雕像遭纵火推入公园的湖中。美国原住民倡议者认为,哥伦布造成美洲多个世纪的原住民种族灭绝屠杀,多年来一直要求各州将哥伦布日改为原住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