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改组与政治经济考量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文 / 王德齐
首相马哈迪传将在近期改组内阁,有两个问题受外界关注,一是前贸工部长慕斯达法盛传将受委入阁,另一是公正党主席安华会不会入阁。
这导致外界对内阁改组有两个主要的解读,一是马哈迪要撤换表现不达标的部长挽回民心,二是若慕斯达法入阁而安华未入阁,则是马哈迪要加强和巩固本身及土著团结党的地位。
经济成长和分配议程
一个较被忽略的问题则是马哈迪改组内阁的政策逻辑,即马哈迪要达到什么政策目的?
若从马哈迪和其圈子近期的言论来看,在执政首年清理前朝纳吉的烂摊子之后,马哈迪的重点预料是提出新的经济成长和分配议程,而慕斯达法可能会受委重任。
此外,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经济低迷的阴霾下,马哈迪也可倚重慕斯达法的专业和资历来应对危机。
惟马哈迪也需处理好与安华之间的问题,否则政治上的不稳定必会扰乱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专注力。
加强市场的信心
马哈迪在8月22日证实,内阁近期会出现调动,但否认会有新部长入阁。尽管如此,去年10月退出巫统加入土著团结党的慕斯达法会受委为部长的说法仍然甚嚣尘上,传言可能出掌经济部。
目前希盟政府的经济团队是由政治人物挂帅,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出任财政部长,而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担任经济部长,虽有专业官僚辅佐,但在与市场和外界沟通方面仍需累积经验,掌握火候与建立威信。
林冠英之前曾被批评过度渲染国债问题而导致股市下跌;而阿兹敏近期则在贫穷数据问题上与联合国特派员杠上,坚称马来西亚赤贫率只有0.4%,惟就连首相的经济顾问也坦承,马来西亚的贫穷标准已经过时。
具经济专业背景的慕斯达法若受延揽入阁,甚至若如传言般受委经济部长,其实可弥补现有团队的弱点,也加强市场对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信心。
慕斯达法被视为马哈迪的亲信,曾在马哈迪第一次任相时,于亚洲经济危机期间担任第二财长,目前担任国会财政预算案特别遴选委员会主席。
国内外经济阴影笼罩
特别是当下,马来西亚国内外经济阴影笼罩。在外,中美贸易战持续加剧,以及世界重要经济体如新加坡和德国的经济成长出现下调甚至转负。
虽然马来西亚第二季度的经济成长超出市场预测达4.9%,但官方和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态度其实是趋向谨慎。官方目前预计全年经济成长是4.3%至4.8%之间,这比财政部去年底预计的4.9%低,林冠英近期也不再喊话可达5%。
慕斯达法在今年5月曾公开发言,认为下议院不应该在继续纠缠辩论国债的问题,相反应专注克服其他的经济挑战。他举例,中美贸易战是其中一个眼下的挑战,政府需要强大的排阵来应对,而官员也须谨慎行事。
关于中美贸易战,虽然分析认为,大马因经济较为多元化而影响较小,且有可能受惠于国际厂商转移生产和出货基地,但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大马经济仍会受冲击。预料政府在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会有应急措施。
面临产业升级困境
除了短期和中期的经济挑战,另一个同样棘手的问题则是如何重振大马的经济成长,并确保财富公平分配。
虽然大马在金融风暴后近20年仍然保持总体经济继续成长,但是却面对产业升级的困难,无法转向更高科技,并且过度依赖廉价外劳,连带拉低了薪资。
大马经济的结构问题很大部分是因为扶持土著的新经济政策所导致,因它抑制非土著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鼓励土著通过寻租致富。
如何解决扶弱政策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对大马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也困难重重,特别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任内于1971年开始实行,但马哈迪的烙印很深。新经济政策在其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开始转向注重土著股权,通过私营化和大型计划来扶持土著企业家,开启巫统的金钱政治。
其后担任首相的阿都拉和纳吉其实都大致上持续所谓的“马哈迪主义”模式,依靠大型计划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惟纳吉在2009年上台后因应当时的全球经济风暴后国际热钱流窜,大搞国家财富基金和政府资产上市集资,来推动大型计划并满足本身和国阵的资金需求,最终演变成受全世界瞩目、多个国家调查的一马公司丑闻,而他和国阵也在去年大选狼狈下台。
新经济政策难以为继
马哈迪在今年5月9日希盟政府上台一周年的特别演说,试图针对大马的经济成长和分配问题勾画新的模式。他宣布新的2030年愿景,希望全民届时能够共享繁荣,并消除各个种族、阶级、地区的收入和财富差距。
马哈迪也表示,大马必须摒弃过去十年来大幅举债推行大型计划的经济模式。
身为马哈迪亲信的耆老理事会主席达因8月则更直接建议,大马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新经济政策”(New NEP),不能再允许扶弱政策只是用来惠利已经致富的人士,而是应该不分族群协助穷人,特别是B40群体。
达因也认为,政府和官联公司应更努力协助中小型企业成长和进军全球市场,而政府也需推动教育改革来加强面对“工业改革4.0”的挑战。
由达因来倡导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无可否认是极大的讽刺,毕竟他原本就被视为是问题的一部分,但这也反映马哈迪圈子内对大马经济成长和分配模式的反思,承认过去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虽然他们同时也将问题归咎在纳吉身上。
希盟政府在“2030年共享繁荣”新愿景下,会多大调整过去的经济成长和分配模式仍然有待观察,接下来预料也会成政府内外不同势力角力的焦点。
然而,马哈迪和土著团结党若要争取马来社会支持新议程,就必然得加强其内阁排阵来参与政策制定并为其护航。考虑到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慕斯达法可能会受委入阁的思路。
最大胶着点是安华
当然,马哈迪改组内阁目前最大的胶着点其实是安华。若慕斯达法入阁而安华没有,则必然会再次引发马哈迪是否会守诺交棒的猜测与质疑。
既然安华已经进入国会并且当选公正党主席,最合理的安排是让他出任副首相,参与政策制定,虽然这不能完全杜绝两人之间的可能冲突。
这项安排也对经济稳定有所助益,因为它将确保政策,包括经济新议程的持续和稳定,不会因安华上台而大幅变动。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经济低迷阴霾笼罩下,市场也不希望马来西亚政局再添不稳定因素。
转载 / 当今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