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图示: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这座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促进武汉的发展。 图示: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这座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促进武汉的发展。

砂拉越媒体游访神州17天

--武汉足迹(二)●黄金花

来到武汉,导游口中不时会提到“龟蛇锁大江”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于1927年时留下的诗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我发现,想了解武汉,就一定要懂得这句话对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武汉最出名的景点黄鹤楼立于蛇山之巅,而武汉市最高的建筑物-龟山电视塔座落在龟山之颠,两山隔江相望。

武汉长江大桥就在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这座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促进武汉的发展。同时也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串起被长江分割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南北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说龟、蛇二山是大禹手下两员大将所变化。大禹治水时,命二将竭尽全力制伏长江水患,但由于水怪厉害,仍时常兴风作浪,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两员大将为了战胜水怪,以自己的身体变作龟、蛇二山,将水怪永远镇压在山下。
虽是传说,但武汉之所以有长期不变的深水港,就是龟、蛇二山锁住了江流,限制了沙洲涨没的范围,奠定了长江大桥的基础。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修缮工程入选“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马来西亚31家企业在武汉投资

武汉市商务局(招商局)招商专员刘敏在和砂拉越媒体进行交流时提到武汉与马来西亚经贸往来频繁,合作密切,截至2018年8月底,马来西亚在武汉投资企业有31家,投资总额1.79亿美元。
另外,截至2018年8月,武汉与马来西亚开展投资合作的企业有5家,投资金额307.69万美元。

2018年1月至8月,武汉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总额3.19亿美元,同比27.3%,其中进口1.91亿美元,同比42%;出口1.27亿美元,同比10.1%。

“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我们将着力提供一流的产业政策,一流的政务环境和一流的公共服务。我们诚挚邀请更多的马来西亚企业来武汉参观考察,投资兴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互利互惠,携手开创合作发展的新未来。”

●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

武汉新媒体网上全球直播

武汉市委宣传部陶文玲特别提出武汉的2个重要媒体,一个是长报集团及武汉广播电视台,她希望两地在媒体交流上进一步走向深入,资源互换及从业人员的交流,并希望通过马来西亚媒体看到更多武汉的消息。

长江日报主编施敏说,长江日报是武汉最大的报业集团,属于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唯一机关报,发行量40万份,于1949年中国解放时创立,长江日报报头4个字是毛泽东所题。集团旗下有一份英文报,5年前创立,是中部地区唯一的英文报。目前数字报也发行到海外地区。她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与马媒体建立联系,展开一些合作,进行信息互换与共享。

来自武汉新媒体外语频道记者何琳说,武汉电视台于1983年试播,1984年正式开播。2000年时,武汉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与武汉有线电视台3台合并,成为现在的武汉广播电视台,旗下有7个电视频道及广播频率及新媒体频率。外语频道是于1996年创办,是全国第一个设有外语频道的电视台。到2017年,新媒体与外语频道合并,形成了今天的新媒体外语频道。

何琳是在HANSNEWS服务,属中英双语栏目,除了本地英语新闻,就是资讯类新闻,同时有外事交流活动的专辑,高端人物的访谈。

“现在我们经常在讲国际化,作为一家地方性的电视台,也在不断的扩张自己,向外走出去。去年开始,我们尝试进入互联网及新媒体,打破地域的界限,向全球直播,平均直播3到4个小时,我们也希望进入更多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平台的合作来了解武汉这个城市。我们现在正积极和武汉友好城市进行合作,很期待结交及发现新的朋友,把好东西带来武汉,也把武汉的好东西介绍出去。”

汉欧商务操作部落实

“一带一路”战略

汉欧商务操作部副部长江帆说,汉欧是在市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将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落实到位。目前通过2个联通落实,一个是国家与国家层面的联通。汉欧公司打开了北向通道,建立武汉和俄罗斯之间的联线,也打开西向通道,建立武汉和欧洲的联线,并向南打通和东盟的通道。

“另外一个是通过铁路、海运、水路和空运打通武汉和国内东、北、南部城市的通道,也促进国际贸易项目,将优质的全世界产品带到武汉的餐桌,如俄罗斯的牛奶,中亚地区的食用油,面粉,欧洲地区的红酒。同时也把武汉的茶类及特色的产品带到欧洲人的餐桌,比如黄鹤楼的酒。”

●砂拉越媒体访华团团长李福安:入籍在地国的华人虽然已经不是华侨,还是念念不忘祖居地,动不动拿钱回乡办学校,建医院。

我们是华人

本报副社长兼董事李福安2005年曾到武汉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他发觉武汉在10多年来的变化非常大。当时武汉新地标“楚河汉街”还未建设。

他向武汉市外办与媒体人员表示,砂拉越媒体团是应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邀请到中国7个省市,成都、重庆、武隆、宜昌、武汉、广州与深圳进行旅游考察,讲好中国故事。

李福安也是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他说,作协曾为砂拉越编写一本旅游手册,书名就是《马来西亚最美丽的州-砂拉越》,是个生态旅游的地方。根据最新统计人口280万,有28个民族。随团记者当中有一位是比达友族是砂人口排在第四位的民族。

“我们不同意被称为华侨,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裔,但是已经归化马来西亚,我们是马来西亚公民,我们是华人,都受过一定的华文教育。”
他特别指出,中国尚以“沙捞越”来称呼已统称的“砂拉越”。
“砂拉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石油与天然气,现在也大量发展棕榈业。木材生产已经式微,工业不发达,农业一般般。不过,相较其他州属,砂州的生活环境比较好。”

中国小贩到砂拉越

他说,很多到马旅游的中国人都是到西马半岛或东马的沙巴,到砂拉越的中国游客相对比较少,来的最多的反而是小贩。在古晋的熟食中心几乎变成中国小贩云集的地方,也把吃饺子文化带来古晋。中国小贩沿途兜售的也不少,他们多数来自福建省。

“砂拉越的华人社会有3大支柱,第一个是华人社团。早年祖先飘洋过海南来,必须守望相助及凝聚力量,于是就衍生血缘性、地缘性、业缘性的团体。”

凡是海水流经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学校,所以,第二个支柱是华文教育。李福安说,海外的华人非常重视保留传统中华文化。所以单单在砂拉越有3百间华校,其中14所是独立中学。不论是在西马还是砂拉越不少土著进入华校就读。我的母校71%的学生是土著,整个马来西亚土著生进入华校不下10万人。
第三个支柱就是华文报。李福安说,企业家认为办华文报就是推动中华文化,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极度重视,尽管办报多数不赚钱,甚至面临停刊,但华文报一直都坚持下来。目前,全马华文报有14家,在砂有4家。

优待华侨政策

中国报东马区采访主任陈中兴在交流时指出,武汉于2016年9月召开的省人大会议曾提出优待华侨政策,鼓励全世界的华侨回到武汉投资兴业,但只限华侨而不包括华人。

“所谓的华侨,是在中国出生,长居国外,但保留中国籍。至于在地国出生的华人就无法享受到华侨的优惠。”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喻峰认同武汉确有保护华侨与侨眷的相关权益,对华人华侨的政策有一些不同的规定。

“虽然华侨华人有区别,但全球华人其实都是同根同源,所以,无论是华侨华人,我们都欢迎回来及鼓励联系。”
喻峰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最早响应,最早回来,最早帮助,带来资金、经验、视野的就是华侨,也包括华人。

“在武汉城市建设方面,最早过来设厂的就是华侨,特别是港澳台同胞,最早把资金、人才、技术及国际企业的理念和管理的方式带来。”喻峰非常认可华侨包括华人对中国经济的建设。他表示会对具体的政策和情况进行了解,反映华人的诉求和呼吁,聆听与重视的不仅是华侨也包括华人的贡献及华人的愿望。“不管华人也好华侨也好,武汉外事办公室还有一块牌子,就是侨务办公室,都会为华人华侨提供帮助。”

华人念念不忘祖居地

在这项课题上,李福安也指出,砂拉越华侨很少,那些老是拿钱去祖居地做公益事业的都是华人不是华侨。

“他们入籍在地国多年,拿当地的公民权,还是念念不忘祖居地。我认识几个潮汕地区的人,离开几十年,动不动往老家捐款,前后捐了人民币几千万,办学校建医院。包括汶川大地震时,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捐了不少钱。

驻古晋总领馆工作人员邓诗诗补充说,一旦拥有在地国的公民权就归纳为华人。所谓华人与华侨的区别就在国籍之分,对那些即使是在中国出生,但已入籍所在国,就不是华侨。而在马来西亚成立之前,许多在中国出生的人,没有向中国政府登记户口,也没有入籍在地国,中国政府对这类无国籍的人,怀有包容性,会帮助他们办旅行证,方便他们回国。她也说,总领馆对海外华侨,即中国公民在海外生长的子女提供很好的服务。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