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兴:承传华教灯火 短廊中公900万重建

拥有24间课室的教学与行政大楼蓝图。 拥有24间课室的教学与行政大楼蓝图。

(古晋30日讯)基于受到泛婆大道兴建征地、乡村迅速发展、现有校舍过于贴近泛婆大道,与现有校舍过于陈旧之故,短廊中华公学将耗资逾900万进行重建,让莘莘学子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求学,惠及代代子孙!

将兴建的多种用途中心。

短廊中华公学校董会主席李思兴作出这项表示时说,在全套重建计划下,将兴建一栋拥有24间课室的四层楼教学行政大楼,一座多种用途中心,校内道路及停车场等。

也是建校委员会主席的李思兴说,教育树人,百年大业!肩负承传中华文化大业之根的华小兴办,要确保这盏文化之根的灯火永不灭,要我们代代承传!

他进一步指出,1936年筹建,由先贤李顺兴先生热心献地落成开课的《短廊中华公学》,原名《振民学校》,校地只有77点。日本南侵期间被迫停课,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复办易名为《短廊中华公学》。

短廊中华公学将耗资不下900万进行重建。

“从先贤李顺兴先生献地筹建开办迄今,我们已经迈入了第83个年头,83年一路走来,我们有辉煌的时刻,也有低潮的时期。随着近年道路建设网络的完善,以及乡村发展所迎来的人口回流,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春天,学生逐年增加已经让我们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迎合当前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未雨绸缪,为未来的发展奠下根基,迎接下一个83年。”

他说,正值校董会对校地不足迎接未来发展而发愁的时刻,泛婆大道的兴建又把校地征去3点,于是校董会便着手向政府申请,把毗邻的1.94亩政府地段纳为校地,这项申请获得政府批准,但校董会必须缴纳逾百万的地税,后经过我们的陈情,地税减为50多万。

填土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建委会缴清了地税后,清芭的工作已完成,但填土则是一项大工程,估计耗费不下百万之钜。

非常幸运的是,校董会遇到了及时雨,承建学校前方这段道路的承包商,本着支持教育发展之心主动向校董会伸出援手,义务的、分文不收的为校地填土。校董会同仁对有关承包商的义举深为感动。

李思兴指出,在获得毗邻政府地段后,校地已从原本征地后存下的74点增至2.68亩。在建委会全套发展计划下,将兴建一栋四层楼,拥有24间课室的教学与行政大楼,及一栋多种用途中心,完整计划估计耗资不下900万,兴建教学与行政大楼,是燃眉之急。这是因为新的泛婆大道过于贴近原有的校舍,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况且现有的校舍也过于陈旧。

经过时间的洗礼,短廊中华公学已过于陈旧,急须加以重建。

为确保这项百年树人大业得以成功顺利推行,他垦请商翁与仁翁善长、学生家长积响应,携手发挥群体力量,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精神,合力完成这项百年树人大业。

任何欲响应支持这项百年大业的善长,可联络李思兴,电话014-3298867、财政甲必丹沈惠珠,电话013-8111287、秘书刘佑隆,电话012-8979976或学校行政处。

 

Last modified onSaturday, 30 March 2019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