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忘记呼吸 这手术助保下一命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在妈妈肚子里待了37周的小珍珠,出生时体重有2965公克,医护人员发现小珍珠有时候会“忘记呼吸”,有心杂音的状况,在经过呼吸训练后,还是有呼吸喘的问题。
小珍珠的妈妈说,原本预计自然产后三天要带著女儿一起出院,可是小珍珠突然出现血便的症状,后续体重一路下滑,经由医师治疗解决肠胃感染症状之后,发现还是有心杂音的问题。透过X光与心脏超音波检查,确诊为“开放性动脉导管”。由花莲慈院小儿部主任张宇勋会诊小儿心脏科裘品筠医师,安排进行心导管栓塞治疗,预后状况良好,于出生满月这天康复出院。
花莲慈济医院小儿心脏科裘品筠医师表示,婴儿在母体内(胎儿时期)使用体循环,其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条相通的血管称为动脉导管,在出生后2~3 天会进行功能性闭锁,开始了肺循环。约90%的新生儿在出生2周内会进行结构性闭锁,如未关闭,部份压力较高的主动脉血会流入肺动脉,加入肺循环而引起肺充血,称为开放性动脉导管,发生率为1/2000,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0%。
罹患开放性动脉导管常见的初发症状包括:婴幼儿喂食困难及体重增加困难、呼吸喘或费力、盗汗、容易疲劳。严重时会因并发心脏衰竭及肺高压而有发绀、晕眩、胸痛、呼吸困难、肝脾肿大、四肢水肿等等症状。
开放性动脉导管目前约有9成5采传统手术开刀治疗,但手术费时约2小时,术后伤口恢复期较长,还会留下疤痕。考量到新生儿心脏脆弱且体重轻,为了避免开刀可能带来的风险,小儿心脏科主治医师裘品筠、刘俞暄决定从腹股沟“静脉”进行心导管手术。手术前后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术后几乎不留疤痕,反而是团队在术前的准备比较耗时间。
“尽量不要让她哭,避免增加心脏的负担。”花莲慈院小儿部主任张宇勋表示,开放性动脉导管的婴儿照顾上要很小心,随时要注意安抚,而且新生儿的血管粗细大约只有零点一到零点二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完成心导管手术的难度很高。为了完成新生儿心导管术式,不光是心导管室团队要动员,花莲慈院麻醉部团队也特地到心导管室为小朋友进行麻醉,从医材、麻醉、固定、摆位、铺单及所有手术动线都马虎不得。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