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授抗痒5招 缓解异位性皮肤炎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34岁的张小姐是一名上班族,自青春期起就长期受异位性皮肤炎困扰,常因皮肤红肿、乾裂,夜里痒得无法入睡,那段时间,她不敢参加朋友聚会,也失去了与人互动的勇气。在皮肤科医师持续治疗下,逐步建立固定护肤习惯、调整作息、规律运动,并避免特定饮食诱因,症状才逐渐得到控制,如今睡眠和生活品质都大幅改善,也能自在地与朋友聚会。
你是否曾因皮肤搔痒而辗转难眠?亚东医院皮肤科主任蔡雅竹表示,对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而言,这样的夜晚可能持续多天甚至数月,持续的皮肤痒感不仅干扰睡眠,更影响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让病友与家属承受巨大压力。
蔡雅竹指出,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病程反覆且长期存在,台湾盛行率约1.28%,其中85%患者在5岁前就出现症状,这类疾病虽无法速效根治,部分病友随著年龄增长仍持续受困,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困扰,但透过正确治疗方式仍可有效控制。
蔡雅竹说明,虽然异位性皮肤炎无法经过1次治疗后就痊愈,但透过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与日常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对生活与心理的影响,“婴幼儿异位性皮肤炎在病程到7~8岁时,约7成患者可痊愈。”
蔡雅竹提到,异位性皮肤炎在传统治疗上,主要依赖外用类固醇药膏,但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造成皮肤变薄、色素沉著等副作用。近年医学进步,新型疗法包括小分子口服药物(JAK抑制剂)与生物制剂,可针对中重度患者提供更佳疗效与耐受性,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蔡雅竹建议,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想做到皮肤护理,日常生活中可注意5大重点:
● 持续保湿:每天早晚使用低刺激、无香料保湿乳液,维持皮肤屏障。
● 避免过度清洁:选用温和洁肤产品(无皂性、无香精、弱酸性),避免长时间热水淋浴。
●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清洁、降低尘螨与花粉过敏原,并保持通风。
● 良好作息与饮食:规律睡眠、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免疫调节与减少复发。
● 正确用药:依医师指示使用药物,勿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加使用量。
亚东医院副院长林子玉表示,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除了身体不适,也常承受心理压力与社会误解。许多病友因外观问题感到自卑,甚至遭受异样眼光,进而影响自信与人际互动。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与专业协助的疾病,需要医疗团队跨科别资源支持,提供完整诊疗建议与生活管理指导。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