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变初期无症状 医:出现尿蛋白恐已流失7成功能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一位65岁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范围,但他认为回诊太麻烦,改为在附近药局买药服用,半年后回诊竟发现糖化血色素飙到8%,肾功能严重恶化,尿蛋白也超标,已罹患糖尿病肾病变第3期。医师提醒,肾脏代偿能力强,即使肾功能已流失,身体功能仍维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肾病变,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慢性病变之一。
前卫福部双和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开业诊所医师谢安慈表示,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高达4成面临肾功能恶化风险,但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直到出现下肢水肿、泡泡尿等明显徵兆时,多已发展至慢性肾脏病晚期阶段,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谢安慈说明,门诊中常见许多糖友,以为有按时服药、血糖稳定就代表控制良好,却忽略了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重要性,“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功能已经丧失70%,身体仍能维持表面上的正常运作,这让糖尿病肾病变成为最容易被忽视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谢安慈提醒,糖尿病患者常见3大错误观念,易错失肾脏病变治疗时机:
● 以为“血糖稳定”肾脏就不会坏:肾功能恶化还与高血压、蛋白尿、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须全面监控“三高”。
● 以为“小便没泡泡”就代表肾脏健康:早期肾病以微量白蛋白尿表现,肉眼难察觉,泡泡尿多已是晚期。
● 以为“没症状”就不需检查:肾病前期无明显症状,等出现水肿、疲倦往往已严重。
谢安慈解释,肾丝球过滤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40岁起,肾功能每年自然下降约1毫升/分钟/1.73平方公尺(ml/min/1.73m2),但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肾功能恶化速度会大幅加快,甚至可能在短短数年内须接受透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变虽初期无症状,但并非无法被察觉,谢安慈指出,只要透过简单的尿液与血液检查就能提前发现,若有下列6大高风险因子者,符合1项即需主动就医检查:
● 糖尿病
● 高血压
● 肥胖
● 65岁以上
● 痛风
● 有肾脏病家族史
谢安慈建议,透过血液与尿液检查,可快速掌握肾脏健康状况,包括利用eGFR评估肾功能剩余量,以及透过UACR尿蛋白比值筛检早期肾病变,帮助糖友及早发现肾脏问题,并配合正确用药,才能有效延缓病程,为肾脏健康争取更多时间。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