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15秒短片决战术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文 / 张志浩
抖音(Tik Tok) 国际版的成长在全球超过了Facebook,YouTube,Twitter甚至是IG。
由于工作关系,平常对于抖音就有追踪观察的习惯,常常有人笑我这个年纪了,还在看抖音。因为大家认为抖音该是15岁上下的青少年在看的平台。最近出差东京、LA,习惯滑著抖音,发现理解在地的版本内容,没有太多的障碍。因为抖音是一个以15秒音乐、对口、舞蹈、冷笑话、可爱动物及生活小创意为主的内容。在社会性、文化上不会有太多的差异。
最近也有人在说,抖音应该撑不下去了?
我个人的观察却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抖音是随著消费者使用习惯而演化出来的平台。社群的发展方式即是如此,从十几年前文字分享的部落格、影像的无名小站、痞客帮、YouTube、到图文的Fb、Twitter、IG。影像从图、到影片、微电影到短片,而现在则进入15秒的短片的决战。
微时刻已成显学
这完全符合现在消费者的网路使用习惯。现在微时刻(Micro Moment ) 的环境里,我们用著碎片的时间划著手机、看著影片、寻找小开心。生活中细细小小的碎片,不是要追求长篇大论、不是要追求知识的成长,只是追求片刻有趣的短内容,满足视觉上、听觉上生活的填补。这时候一秒钟刹那的吸引与否,决定了影片的存续,继续看或者是瞬间划过?这就是现在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这也是抖音在现在生话中持续成长的主要原因。
一个平台持续成长或存废,还是必须有商业的模式,也就是广告的支持。两年前观察就知道抖音的广告会越来越多,好好运用抖音的特质来做广告,绝对有它的效益。只是现在看了抖音的广告,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不懂抖音的特质,广告就是一种强制性的干扰,打断了观看抖音过程中的趣味,也就瞬间被洗刷了。
所以建议一个好的抖音广告,应该善用抖音的特质。
1. 洗脑音乐的运作。
音乐是抖音的重要元素,一堆的洗脑的短音乐搭配著动作,才是吸引人观看抖音的趣味。最近发现有些广告,为了抖音短广告,自行创作了音乐,编舞?觉得这有一点浪费了抖音现有资源及吸引力,而一眼就看出是广告而跳过,资源投入却是浪费。
2. 创意高手在民间。
与其去找一个好的导演拍片,或找一个创意人发想抖音内容,有时候不如借用里面的有才的素人、网红,来发想创意与品牌结合。长期观察你会发现真正能够屹立不摇不坠,持续被追踪都是一些有才有华的素人或网红。他们精心的设计他们的动作,不断的演练、镜头的应用也已接近职业的水准。这种氛围才是抖音的氛围,而不是那些职业的、专业的所呈现的的创意影片。而且这些素达人、网美,目前阶段代言成本较低。
3. 品牌经营的思考。
纯粹广告置入或插入,都是短期曝光,要花大量的预算维持置顶及曝光。如果能够用抖音里的达人或网红持续代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然这些代言也必须要精挑细选和品牌搭配。品牌也必须要思考抖音的主要年龄族群。虽然大家说抖音用户是在15岁上下,但是个人的观察,绝对不是如此。因为你看到大部分的上传内容的作者,绝对是远远高过于15岁以上,也就是说这些上传素材的人的同温层,也绝对都是用户。
许多人不看好抖音,但我永远相信一个新媒体、新平台绝对不会消失,除非经营者犯了大错。所有新的媒体,经过挤压淬炼之后,都会找到他自己精准的对象及用户。所以应用新平台、新媒体,规划广告一定要用心观察这个平台特色、使用者的特质,才能创作有效的素材。
转载 / 天下杂志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