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补皮缩带换内栊 皮具神医:手袋越烂越好玩

打开皮具维修师Denny Ng位于尖沙嘴楼上店铺的大门时,他正忙着维修一个名牌手袋。手袋四角磨蚀严重,明显甩了色。现年57岁的Denny先清洁,后补色,听起来毫不复杂,但细问之下,由于手袋的表面是密密麻麻如芝麻般大的凹凸小点,所以他还要用深色颜料,在补色位置逐点补画,才不会被人发现这手袋曾被维修,要求相当高。

Denny的工作间细小,被乱中有序的工具与物料所包围,当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有20年历史的衣车,机器表面染上不同色彩的岁月痕迹。他拿起老重的锤子在皮革上敲两敲,那是由1976年起合作至今的老夥伴,44年了。店里的另一端有一座钮扣柜,由于Denny任何年代的手袋都会维修,所以店里的钮扣小配件、皮革、拉链是储了40年的宝藏,很多都已经停产了。现时大部份原材料都要北上入货,罕见的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月才找到,“世上没有维修不到的东西,只视乎时间而已。”

维修皮具按难度收费,Denny手头上的其中一宗生意是改短手袋上的斜肩带,客人要求修改后要跟原装款式的一模一样,收费700元(港币,下同)。Denny直言很多客人不了解背后的功夫何以值这价格,他指出很多师傅只会将皮带剪短便算,拆线后留下的针孔也置之不理,他希望尽量完美,先拆线,量度长度来剪掉多余的部份,削皮、涂胶水、打磨、车线、上皮油……前后工序只花了20分钟,但步步细心,细看之下找不到接驳口,“如果将我多年的技术写成书,必定是知识的宝库。”Denny对自己的手艺相当有自信,更豪言:“手袋越烂越好玩!”

皮具表面是密密麻麻的凹凸小点,补过色的位置要逐点补画,你看得出吗?
这个铁锤已用了44年,是Denny工作上的老夥伴。
44年来制作皮具,Denny一双手也变形了。
衣车已有20年历史。
除了儿子Alan(右),工作室还有为Denny工作20多年的“师兄”(左)。

皮具要用 斋摆不动如卧床

跟医生诊症一样,Denny遇过不少奇难杂症,甩皮、污迹、烂带、烂里……当中不乏名牌手袋。不禁好奇,几万十万的名牌手袋,何以都要不断维修?Denny指多数是原材料的问题,“即使是名牌也没办法避免材料老化,尤其是人造皮或PU物料(聚氨酯),有时需要经过数年后,问题才浮现。”有些人喜欢收藏名牌手袋,但Denny建议千万不可以把皮革品闲置,“就像人一样,长期躺在床上动也不动的话,你可以看看关节会变得如何,皮革都一样!”

Denny 13岁拜师学习皮具制作,入行44年,在屋邨成长的他,跟那个时代的香港人一样,小学毕业后便跑去当学徒谋生。满师后收入稳定,18岁便在香港开厂,随着工厂北移,生意大跌,他顺势到内地工厂打工,教人制造名牌手袋,经手做过的名牌数之不尽,全因大部份都于中国生产。一门手艺养起一头家,他指楼市才是最大的功劳。想当年他幸运地赶上于香港楼市起飞前投资物业,令他现在不用为金钱而烦恼,“这门手艺赚不了大钱,只是我不好消费,每天只有上班下班,最大支出只有孩子的教育费。”自言知识丰富,但没有学识的他续说:“很多机会因欠缺语文能力而错过了,这亦是我想让孩子们读书的原因。”Denny三位儿女都在外国读大学,长子Alan数年前在英国大学毕业,回到香港做了几个月打工仔后,两年前主动要求到爸爸店里帮手。

维修前。
维修后:维修前的Valentino手袋破损严重,几乎分体。维修后恍如全新。
维修前。
维修后:修理好Celine手袋后,Denny说:“越烂越好玩。”
维修前。
维修后:拆开手袋,重新裁剪,用上较耐用的尼龙取代PU料。三天后就可领回了。

子闻皮长大 接棒不怕受气

“我从小闻着皮革味大的,以前爸爸的店铺不大,所以有很多东西都要存放在家中。”今年25岁的Alan,已视皮具维修为终身职业。被问到工作上有没有受气,他理所当然地点头,“工作太忙太混乱时,粗口也有。”但他发现,从不会把压力带回家的爸爸,很多时候是在店里释放压力,这份工作令他看到了爸爸的另一面。

Denny认为做皮具维修师最重要是不要骗人,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便不应勉强去维修,免得弄坏别人的东西。他感叹行业内赚快钱的人有很多,用心钻研手工艺的人很少,“我甚么也不懂,只懂得制造手袋。如果这行业消失了我便生存不到,那我是否应该将我懂的东西,做得更加好,甚至比别人更加好呢?只有这样做,我才能生存得到。”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