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延安!

航拍延安市安塞区。 航拍延安市安塞区。

延安,一座精神信仰澎湃的城市,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气势奔腾、景象壮美,黄土风情文化瑰丽丰富、激情豪放,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桥山,中国革命圣地举世瞩目、光照千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10月,历经磨难的中央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自此,延安成为了中共中央的“落脚点”。

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吸引游客参观。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也留下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源。

来延安,一定要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以及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片,生动形象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光辉岁月。

宝塔山。

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这里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俯瞰延安城,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峥嵘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登临清凉山,欣赏宋代石窟万佛寺。

1937年至1947年,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亦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杨家岭,一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一座中央大礼堂,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内,依山分布着多座独立的院落,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旧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

黄河壶口瀑布。

在何处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一定是壶口瀑布。瀑布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这不仅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歌曲《南泥湾》优美的旋律仍飘荡在耳畔,359旅的战士在南泥湾边战斗边开荒生产的画面历历在目,开垦出了稻米飘香,“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大面积良田,如今的南泥湾,经过多种形式的生态治理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绘就了一幅“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美丽画卷。

来延安,尝尝脆甜可口、色泽红亮的苹果,秋季的黄土高原,四处弥漫着浓郁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1947年,200多棵苹果苗在延安洛川塬上扎下了根,一点一滴地改变着陕北地区的面貌。历经七十余年风雨,2023年,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31万亩,年产445万吨,苹果不仅是延安果农的致富果,更成了航天员的营养果,还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飘香世界。

游人在甘泉大峡谷桦树沟峡谷游览。

在延安甘泉,漫步峡谷之中,静赏独属黄土高原的浪漫,甘泉大峡谷享有“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的美称,阳光从峡谷缝隙中照射进来,时而金黄如珀、时而朱红如砂,飘逸流动,令人叹为观止。

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让延安重披“青衫”,实现生态逆转,催生“生态经济”,昔日人们眼中的“荒山万壑”已经披上“绿衣”,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正悄悄蝶变,描绘“由黄变绿、由绿变美、由美变富”的生态画卷,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延安已是黄土地上崛起的“森林城市”。

航拍黄帝陵。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桥山巍峨,沮水流长。

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每年清明时庄严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一堂,感受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使命。

在延安听一次中式“Rap”,台上说书人三弦清鸣,台下听书人成群团坐,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传统曲艺形式,讲究看山说山、看水说水、看人说人、以说代唱,堪称黄土高原上的“即兴说唱”。

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黄土风情文化,是延安的独有名片,延安安塞是“中国腰鼓之乡”,安塞腰鼓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武腰鼓”欢快激烈、粗犷奔放,掀起黄土地上的尘沙,展示出西北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如今,延安早已告别绝对贫困,动车组列车奔驰在黄土高原,连接起老区人民的幸福路,2023年全市经济规模达2280.24亿元。这座红色之城,正阔步走在新时代奋进路上!

Last modified onMonday, 21 October 2024 14:41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