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温恐害男性 “精力” 衰退 奇美研究:全球暖化致男性生育危机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全球暖化下,高温不仅易中暑,也可能危害男性生殖健康。奇美医院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温或进行高强度产热活动,因睾丸散热不良、贺尔蒙系统改变与生殖组织受损,会造成精虫数量与品质下降,甚至引发性功能障碍。提醒男性民众应注重“6大正确生活习惯”,避免隐形的生育危机。
奇美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谢昆霖与医学研究部脑心血管研究室教授张菁萍合作,透过动物实验证实,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从事高强度产热活动,可能使得睾丸无法有效散热,导致精虫品质与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引发性功能障碍。
谢昆霖说明,精虫生成的最佳温度约为摄氏34度,比人体核心体温低2~4度,为维持此“黄金温度”,人体具备提睾肌、阴囊皮肤及蔓状静脉丛等天然冷却系统,但若男性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这套冷却机制恐失效,进而影响生殖健康。
研究发现,若长期处于摄氏35~36度的高温环境下,每天暴露2小时、长达56天,可能因睾丸无法有效散热,以及荷尔蒙系统的改变及相关生殖组织破坏,使睾丸体积缩小30~40%,导致精虫品质与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引发性功能障碍,且多数属于不可逆的器质性伤害。
张菁萍表示,研究团队首创“老鼠跑步机”模拟炎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运动,系统性分析热压力对生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温会抑制大脑对睾丸的荷尔蒙指令,导致睾固酮分泌下降,并破坏睾丸、副睾丸与摄护腺等组织,不仅使精虫生成效率大幅降低,还可能影响勃起硬度,造成性功能与生育能力受损。
张菁萍指出,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包括《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和《分子与细胞内分泌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为台湾首度系统性探讨热伤害对男性不孕的实验性研究,也成为全球少数聚焦于气候高温变迁与男性生殖健康危机的关键报告之一。
谢昆霖建议,高温伤害的高危险族群包括户外工作者、劳动强度高者、长时间久坐或常接触热源者等,日常生活中应落实6大守则,保护生殖功能健康:
● 避免高温曝晒:减少中午外出,避免在闷热环境久待。
● 穿著透气舒适:选择宽松排汗衣物,避免紧身裤。
● 远离局部热源:别将笔电放腿上,少泡温泉与蒸气室。
● 维持健康生活: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减压抗疫。
● 善用降温设备:高温工作或运动时使用冷气、风扇或降温背心。
● 主动健康检查:若有不孕或性功能异常,应及早就医并说明生活习惯。
谢昆霖提醒,高温恐伤害男性生殖健康,导致精虫品质下降、睾固酮分泌减少,甚至影响性功能。若男性民众发现自己出现不孕或性功能异常等情形,应及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是否有高温暴露史。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