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摩4大护眼穴位改善眼睛乾涩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现代人长时间使用3C,乾眼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不仅影响生活品质,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视力受损。除西医治疗外,中医也提供了一系列针对眼睛保健与乾眼症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治疗及日常保健等“全方位眼睛保健法”。藉由中医在护眼方面的传统智慧,提供大家在维持灵魂之窗健康的新选择。

迪化马光中医诊所中医师洪政阳表示,中医认为眼睛与五脏六腑的运作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即肝、心、脾、肺、肾的功能状态,都会影响眼睛健康。

洪政阳说明,依照中医“五轮学说”,眼睛的不同部位各自对应五脏:肝主目、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肺主气、肾主精。透过观察眼部变化,即可推知脏腑状况:

● 血轮(心):内、外眼角的血络,心血不足时,眼白易泛红。
● 风轮(肝):黑眼珠,肝火旺盛可能导致眼睛乾涩、视力模糊。
● 气轮(肺):眼白部分,肺气不足可能造成眼睛疲劳、易乾涩。
● 水轮(肾):瞳孔,肾虚者易出现眼睛昏花、视力减退。
● 肉轮(脾):眼皮,脾虚可能导致眼睑肿胀、眼袋问题。

洪政阳指出,以中医角度来看,护眼并不只是局部保养,更需从全身的气血平衡著手,乾眼症的发生与体内阴虚火旺、气血不足有关,并治疗方式依症状,归类为以下5类型:

● 肝肾阴虚型:眼睛乾涩、视力模糊、畏光,伴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 肺阴不足型:眼睛乾涩、怕风,常伴随口乾咽痛、乾咳。
● 脾肺虚弱型:眼睛无神、乾涩,易疲倦。
● 脾胃湿热型:眼睛乾涩、分泌物多且黏稠。
● 肝经郁热型:眼睛乾涩、红肿刺痛,常见于压力大者。

护眼保健4招改善乾眼症:

1. 按摩护眼穴位

洪政阳提醒,除了可以中药内服治疗外,搭配针灸治疗、适当的眼部按摩与热敷,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有效改善乾眼症,可按摩以下护眼穴位:

● 攒竹穴(眉头内侧):舒缓眼睛疲劳。
● 睛明穴(眼内角):改善眼睛乾涩。
● 承泣穴(眼下方):缓解眼部充血。
● 合谷穴(手掌虎口):提升整体气血循环。

洪政阳指出,按摩上述穴位,可促进眼周气血循环,增加泪液分泌,每天按压这些穴位3~5次,每次5~10分钟,有助于缓解乾眼症的不适。

2. 护眼食疗及营养

在中医角度来看,护眼食材应以滋补肝肾、润燥生津、补气养血为主,以下是几类适合乾眼症及日常护眼保健的食材推荐:

● 滋阴养目:枸杞、菊花、决明子、桑叶。适合眼睛乾涩、易疲劳的人,能补充津液、保护眼睛。
● 补肝肾:黑芝麻、核桃、桑葚。适合视力减退、夜盲症、眼睛模糊的人。
● 润燥生津:银耳、百合、麦门冬。适合眼睛乾涩、口乾舌燥者,能提升泪液分泌。
● 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南瓜、蛋黄,有助于视网膜健康,适合保护眼睛、预防视网膜退化。

3. 调整生活习惯

● 避免长时间盯著萤幕,每30~40分钟休息眼睛。
● 增加环境湿度,例如在冷气房内放置加湿器或1杯水。
● 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因为睡眠不足容易加重乾眼症?。

4. 中医推荐护眼茶饮

【桂圆枸杞菊花茶】
材料:桂圆5颗、枸杞2钱、白菊花3钱
功效:明目安神、补血养肝、舒缓眼睛疲劳

【决明子茶】
材料:决明子3钱、菊花2钱
功效:清肝明目,清肝火、缓解视疲劳

洪政阳说,乾眼症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见困扰,除了西医的人工泪液与药物治疗外,中医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护眼方案,强调内外兼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改善体质。透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穴位按摩、食疗与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人都能拥有健康的双眼,让灵魂之窗更加明亮。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Friday, 12 September 2025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