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成了世上最长脐带

文 / 林艾萱

 

科技及通讯媒体的进步,改变了我们传达讯息及沟通的模式,因为有了科技通讯的便利,让父母可通过手机即可「掌握」甚至是「掌控」孩子长大与学习的管道。

通过通讯媒体的便利,为了方便发佈讯息,很多学校及家长,都在面子书、微信或WhatsApp等社交工具成立「家长群组」,这已成了一股趋势,面子书群组让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瞭解教育趋势,分享教育及教养心得,如果掌握得当,不失为一个好的便利。

然而,很多时候,通讯媒体会被过度滥用,一些事情超出了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比如说,有父母在WhatsApp群组中对照笔记,WhatsApp成了「一同討论孩子功课」的平台。家长们喜欢在群组中,直接了当代替孩子「做功课」得到答案,通过这种便利直接与老师对谈孩子在学校要做的事项,剥夺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需要。

看似便利的工具,其实总是无预警地蚕食著很多关係,笔者不否定科技通讯便利的確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及更快速获得讯息,但「善用」及「滥用」仅是一字之差,特別是学校的家长群组,更不该被滥用成为討论功课或者代替孩子去「学习」的平台,妈妈们(一般加入群组的都是妈妈)总是过度参与学校的功课及决策,直接在群组询问其他家长答案,家长们来个相互討论功课,这让人感到诧异,今天到底是谁在上学了?

剥夺孩子成长能力

或者学校美术节需要准备材料,老师在群组交代好,家长们直接「自我主张」交代老师倒不如付钱给老师全部准备好即可,省却家长的麻烦,因为有了群组的便利,家长常直接参与班上的「学习模式」及「决定」,当资浅老师遇到资深父母的时候,常常都会出现失控的场面,你会看到整个群组都是家长在掌控。孩子东西不见了,家长没有教导孩子如何回到班上询问同班同学,直接通过讯息把家长TAG出来,这一切行为,都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能力。

通过通讯媒体去帮助孩子拿到功课,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承担的能力,忘记了他们学习的任务,孩子们习惯了一切有妈妈去群组询问,忘记功课忘记学习一切都不打紧,一个讯息即可解决一切。

而身为父母,我们是否想过,当孩子总是依赖著WhatsApp群组讯息,我们也习惯性地通过群组去掌控孩子的学习,这其实並没有帮助他们学习成长,反而培养了他们的依赖性,遇事不知所措,面对逆境难以自拔,丧失锻炼机会,永远长不大。

学校的群组应该仅基於发佈重要讯息,而不是过度参与孩子的功课,寻找答案,或者直接略过孩子与老师对谈课堂学习的部分,我们需要记得,在学习的是孩子,家长的功能,就是辅导及引导,让孩子回到「最正常」的学习轨道,学习自我承担,自我成长,別让手机或通讯媒体,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脐带,成了勒住孩子的绊脚石。

 

转载 /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