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创造了人间奇迹

作者: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程广中 作者: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程广中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文景、贞观和康乾三大盛世时期,也存在大量的贫困现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欺凌、治理失败、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之苦,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深深渴望。因此摆脱贫困,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的本质特征,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8年来的脱贫攻坚,中国在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大礼。

一、中国脱贫从持久战到攻坚战和人民战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一定意义上就是带领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落后而奋斗的100年。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2年,一定意义上就是为摆脱“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而拼搏的72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43年,一定意义上就是快速发展、快速脱贫的43年。这43年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

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持久战变成攻坚战,组织了规模空前、成就空前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一是党中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二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方面实行“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聚焦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三是发挥全国一盘棋作用。中国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都积极参与。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和消费等领域扶贫,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帮扶格局。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四是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8年里,中国各级政府、东部省份和企业投入扶贫资金共计3万多亿人民币,各类扶贫贷款10.6万亿人民币。全国累计选派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在扶贫一线,其中18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征程中,用鲜血和生命结成了中国扶贫事业累累的硕果。六是习近平主席为脱贫攻坚倾注了大量心血。习近平主席当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时的梦想,就是让贫苦的农民能吃上肉。就任中国党、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人后,他亲自筹划、部署和指挥中国脱贫攻坚战、人民战争。8年来,他先后7次主持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到了不少特困地区群众的真实情况,也看到了脱贫群众幸福、真诚的笑脸。五是厉行真抓实干的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习近平主席主次强调脱贫攻坚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求真务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严禁“面子工程”,进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和事后检查复查,开展扶贫领域反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真正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落到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改善上。

二、中国脱贫工作成就辉煌。

中国脱贫攻坚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绩效之显著和成就之辉煌超越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时期,并为人类历史上所仅见。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标准计算,中国有下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困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成就、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人间奇迹。

具体来说,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有了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了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00多万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拿到生活和护理补贴。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巨变。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解决。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0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搬入新家园。许多农民兄弟告别了溜索桥、苦咸水、泥草屋。28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全部整体脱贫。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靠的是正确精准脱贫攻坚的战略,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一任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三、中国外交努力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数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部、中共中央联络部、中央外办等中国外交外事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1992年,外交部定点帮扶云南省金平和麻粟坡两个边境县,杨洁篪、王毅等外交部门领导人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调研部署扶贫工作,“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努力以民生扶贫解决当务之急、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卫生扶贫还原健康身心、以产业扶贫开辟致富之路。29年来共实施千余个扶贫项目惠及数十万人。外交外事部门还发挥业务优势,帮助引进境外资金和销售渠道、介绍外国扶贫经验与做法,积极介绍扶贫开发的中国方案和经验及意义,促进中外扶贫合作,努力为中国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力量。

四、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习近平主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解决中国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中国将对脱贫县建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有优有劣。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按常住人口计还有农村人口5.5亿,按户籍人口计则有农村人口7.7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但中国有习近平主席、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有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中国完全有信心、又能力、有办法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实现全体中国人民更高程度上的共同富裕,中国的党、政府和人民深信“雄并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0 March 2021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