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汇聚磅礴力量 擘画宏伟蓝图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作者:中国驻古晋总领事程广中
中国的“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一般在每年的3月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界代表献计献策、共商国是的重要议程。今年的两会至关重要、意义特殊,2021年恰逢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实施的每一项重大举措,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释放的每一个信号不仅关系着14亿中国人民的“菜篮子”和“钱袋子”,而且关系着全世界的发展机遇共享,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回顾了2020年中国的疫情防控和发展成就,介绍了未来发展规划。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020年,在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中国在取得抗疫决定性成果的同时,赢得脱贫攻坚决战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百年未遇的疫情给国际社会带来公共卫生和经济双重考验。在这次大考中,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彪炳史册的答卷。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部署,各方面持续努力,不断巩固防控成果。中国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去年因疫情影响,“两会”延宕两月,今年这场春天的盛会如约而至,5000余名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大计,勾勒中国未来发展蓝图,这本身就传递出鲜明的信号: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正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阔步前行。
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回归正常生活秩序带来了强有力的信心。
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行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经济总量达到101.6万亿人民币,贸易总量达32万多亿人民币,吸引外来直接投资16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引资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通过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失业率降到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就在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这是全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8年来的脱贫攻坚,创造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设定的减贫目标,这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摆脱绝对贫困。根据世界银行去年9月的报告预测,因为疫情世界绝对贫困人口将新增1个亿,可以说中国的减贫脱贫经验为世界在21世纪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树立了榜样,具有全球意义。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国家发展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 成果丰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国未来发展走向及三个关注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定,站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疫情和国际环境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经济指标。
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四五”主要目标是: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系列新目标、一项项新举措,勾勒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至关重要,值得期待。
一是继续提升发展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重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贯穿全文,鲜明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此次经济发展类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说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我们秉持的是实事求是、负责任的发展态度,我们不再简单追求GDP增速,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之一,报告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提出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可以说这是一次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员令。中国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
三是继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020年,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仍展现出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竞争力,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风”,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措施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 “一带一路”建设RCEP、中欧协议签订等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措施的落实,中国外贸易发展的前景可期。今年还将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将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催生了2021年1-2月外贸的开门红。前2个月进出口总值达8344.9亿美元,增长42.1%。其中出口增60.6%,进口增22.2%,对东盟贸易增32.9%,对美国贸易增69.6%。中国的发展是马来西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机遇和积极因素,我们诚挚欢迎马来西亚及沙捞越朋友们分享中国开放的大市场和发展机遇,加强发展规划对接、共享发展红利。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