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现代化引台方关切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文 / 席佳琳 英国《金融时报》 译者/何黎
留给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时间不多了: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正面临压力,被要求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30年来最全面的军事改革。改革目的是让中国在技术能力上与主要对手美国相匹敌。
在20多年来稳步增加军费支出之后,中国军队的装备得到了改善。如今,中国政府正在调整军队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高新科技装备的效用。
习近平的目标是,到2020年看到军事改革的初步成果,军事改革进程与中共希望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纪念之前达到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目标齐头并进。这位中国领导人希望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到2035年完成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成为一支能够在任何地方作战、并打赢战争的“世界一流”军队。
这种雄心令西方大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感到不安,包括台湾——北京方面宣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大陆没有排除对台使用武力的可能性。过去3年里,北京方面在台湾控制的领土附近增加了军事行动,并阻止了台北方面的外交和贸易举措。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该局官员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正在增强。他们警告称,这一趋势可能会让中国政府更愿意冒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
由台湾国家安全会议和台湾国防部资助的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INDSR)的大陆军事问题专家欧锡富(Ou Si-fu)表示,预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明年将“着手全部的体制改革”。
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陆军与其他军种之间的失衡正得到彻底调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将其200万员额裁掉30万。
担当战略导弹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的火箭军(Rocket Force)已升级为与陆军、海军和空军并列的一个常规军种。另外,北京方面增设了以电子战为主要任务的战略支援部队(Strategic Support Force),并减少了陆军的相对比重,因为北京方面越来越关注中国周边海上安全。
北京方面还首次创建了一个永久性的指挥与控制结构,用所谓的五大战区取代了原本拥有战时指挥职能的七大军区。其他措施还包括用更精干的部队替换规模更大的部队,以及撤换不愿实施这些变革的高级军官。军事培训制度也在进行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让解放军的各个军种能够无缝衔接协同作战——这是美国几十年前已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
中国官方新闻通讯社新华社(Xinhua)一直在报道中国军事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新华社称,陆军占解放军总员额的比例已减至不到一半。
外国军事分析人士对此仍持怀疑态度。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由冀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习近平的改革将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效率,目前仍不得而知”。他警告称,结构和人员变动很可能会“对解放军的日常管理和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有迹象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解决自身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
台北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CSWS)研究员Hsu Yen-chi表示:“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对军官的培训制度和评估机制进行现代化改造。”
从2018年6月开始,北京方面引入了定期测试,作为晋升评估的一部分,指挥官们可以在演习中公开竞争。
在2019年元旦当天,中央军委(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印发文件,指出要在新装备训练中给予军官们更大的试错空间,以鼓励他们学习、承担责任和尝试非常规方法。
这份文件强调了“严肃纠正‘坐等靠’现象,大力纠治和平积弊,鼓足新时代奋斗者的干劲激情”的重要性。
这些措施是长期寻求变革的结果。“1991年(由美国领导的)海湾战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冲击,”台北淡江大学(Tamkang University)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前所长黄介正(Alexander Huang)说,“一场地面作战行动能够如此迅速地成功实施,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从中了解到联合作战的价值,并从那时起就一直在追求联合作战。”
台湾军官认为,尽管解放军越来越多地对台湾摆出姿态,但要把其攻击台湾的威胁落到实处,中国大陆仍缺乏所需的能力。
在远至西太平洋的空中巡航(新华社报道美化了此事)中,只有轰炸机能够完成完整的绕岛飞行,而战斗机在抵达巴士海峡(Bashi Channel)或宫古海峡(Miyako Strait)的远端时必须折回,因为解放军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仍有限。
但台北方面注意到,北京方面正在向前推进。欧锡富说:“我们在跟时间赛跑。”
转载 / FT中文网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