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成产妇致命杀手 妇产科医揭6大高风险群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35岁孕妇王小姐第二胎怀孕,孕期中有妊娠糖尿病,怀孕后期双腿也出现水肿,起初她认为只是孕期正常现象不以为意,没想到在顺利剖腹产下宝宝并入住产后护理之家时,竟突然昏厥被紧急送医,经电脑断层检查才发现是肺栓塞所致,所幸及时施以抗凝血药物治疗,并安排入住加护病房治疗,最终成功恢复健康。

奇美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彭依婷表示,根据卫福部“2024年生产事故救济报告”统计,202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中,血管栓塞或肺栓塞高居第2位,占比高达23.1%,仅次于产后大出血,怀孕及产后妇女因生理变化、活动减少等因素,成为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族群。

彭依婷说明,静脉栓塞就是静脉里形成了不正常的血块,阻塞了血液的正常流动。常以下肢肿胀、疼痛、发红为表徵,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脏,就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可能造成呼吸困难、胸闷、喘、咳血,甚至突发昏厥,死亡率极高。

彭依婷指出:“当孕妇在怀孕期间,女性身体荷尔蒙的变化会让血液变得更容易凝固,加上日渐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肢血管,造成血液循环变慢,更容易引发血栓。”

此外,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出血、剖腹产造成的血管创伤,以及产后活动量减少,都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彭依婷提醒,若加上肥胖、年龄超过35岁、人工生殖、多胞胎、吸菸或长时间卧床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子。

彭依婷提到,台湾妇产科医学会近年来推动“安产御守”预防策略,建议:

● 产妇若是自然产,可在产后6~8小时内下床。
● 剖腹产则建议24小时内尽早下床,并尽早进食。
● 若是上述血栓高风险者,应戒菸、穿著弹性袜,并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 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栓塞病史者则应穿著医疗级弹性袜,并在医师严密监测及指导下,使用预防性抗凝剂。

彭依婷强调,预防永远是最好的处理方式。透过风险管理、早期警觉与生活中简单的预防措施,大多数个案都能避免演变成憾事。也呼吁孕产妇与家属,别轻忽下肢肿胀或呼吸异常,一旦自我警觉有相关症状,就应立即就医,为母婴健康多加一道守护。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23 September 2025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