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检都正常为何还是头晕胀气? 医揭过敏食物前3名致慢性发炎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健康检查结果正常,但身体还是觉得不舒服,常常头晕、胀气。”对此,家医科医师林指出,若出现查不出病因的疲倦或头晕,应检视自身的压力状况、饮食内容及生活作息。其中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可能是你正在对日常食物“慢性过敏”引发的长期发炎反应,小心血管提早硬化。
美兆健检诊所家庭医学科医师林美秀表示,自己就是食物过敏的最佳案例,早年总是头晕不适,一直以为是低血压导致,钻研预防医学多年后,才发现原来是对鸡蛋过敏,“每天吃的鸡蛋让我体内一直在打仗。”
林美秀说明,慢性食物致敏原前3名为“牛奶、鸡蛋、小麦”这类极为常见、常吃的食物。慢性食物致敏是一种低度但持续性的免疫反应,与急性过敏(例如吃虾呼吸困难、吃坚果起蕁麻疹)不同,它不会立刻让你休克,但会不知不觉累积发炎物质,引发各种难以归类的症状,让你“没病却一直不舒服”。
林美秀指出,食物过敏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某种特定食物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诱发组织胺引发过敏症状,有些人仅出现相当轻微的症状,几乎感受不到,所以不知道对什么过敏?甚至惊讶竟然会过敏。食物过敏可能导致身体发炎,可能呈现慢性疲劳,甚至进一步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炎反应也会慢慢伤害血管健康,成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潜在因子。林美秀强调:“许多人看起来不胖、不烟不酒,但血管却提早硬化,往往就是慢性发炎在作祟,而致敏食物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关键。”
若有类似症状,林美秀建议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并依高风险、中度与轻度反应结果,对应到日常饮食策略,不是只要有过敏原就不能吃,而是懂得聪明选择:
● 高度致敏食物:建议完全避开,急性过敏相对迅速且强烈。
● 中度致敏反应:可视症状强度,尽可能减少摄取。
● 轻度致敏反应:虽然无需完全禁食,但应避免在身体压力大时食用。
除了食物之外,过敏也是内在压力的一种,假日的外在压力较少时,可以容纳一些内在压力。林美秀表示,曾建议牛奶过敏的个案周一到周五上班时不要碰牛奶,但周末轻松时想喝杯拿铁就比较没问题。
此外,林美秀提出长期临床观察经验,透过过敏原检测找出慢性食物过敏原,并进行饮食调整后,改善最明显的前3名症状分别为:
● 疲倦、头晕、头痛:过去常被误认为是睡不好、压力大或低血压。
● 肠胃道问题:胀气、便秘、肠绞痛、排气异味,这些症状多数人已习惯忍耐,但可能与长期吃入的致敏食物有关。
● 皮肤状况:湿疹、青春痘、皮肤搔痒、异位性皮肤炎等。
除了检测,林美秀也建议执行“过敏日记”,当身体突发不适(如头晕、疲倦、肠胃不顺),可回顾过去24小时在“食衣住行”上的变化,并记录下来。透过观察与记录过程,也能帮助自己更理解身体的语言。
林美秀强调,如果长期都属于“健检无异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压力或者年纪问题,也别盲目尝试坊间偏方或保健品。可以就医与家医科医师讨论,或透过慢性过敏原检测,找出让身体发炎的“隐形敌人”。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