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超大声? 医警告睡眠呼吸中止症超危险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晚上睡觉打呼不只影响他人睡眠问题,更要当心是严重健康警讯!医师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通常无法自行发现,需要他人观察提醒,进一步到医院做睡眠检测才能诊断,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若未及时治疗,恐引发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甚至失智与恶性肿瘤等一系列健康风险。

三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孟繁俊表示,根据研究,健康睡眠能够促进记忆、增强免疫力并维持体重平衡,但睡眠呼吸中止症会导致夜间多次呼吸暂停,每次长达10秒甚至更久,使人体反覆处于缺氧状态,引发心血管疾病、慢性等健康风险。

孟繁俊说明,全台高达4成民众有睡眠问题,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分年龄层,尤以肥胖者、颈围较粗者、中老年人或有扁桃腺肥大者为高风险族群。最新美国医学资料显示,34%男性、17%女性有此症状;女性停经后,由于脂肪分布改变,盛行率与男性几乎持平。

孟繁俊指出,在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有9成以上是肥胖、结构性鼻甲肥厚所造成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主因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因肌肉张力不足发生反覆性的塌陷、软颚松弛、咽喉壁肌肉变厚等问题,以致于堵住呼吸道而造成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夜夜鼾声不断等症状。

孟繁俊解释,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导致患者进入深层睡眠时,因舌头肥厚放松下垂,加上呼吸阻塞,导致心肌梗塞发作,尤其以睡眠在下半夜进入快速动眼期时,心梗发生机率更高。此外,研究统计,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2~3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整和心脏衰竭。

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会导致大脑长期缺氧,患者容易浅眠,快速动眼期缩短。孟繁俊说:“缺氧会加速脑部涛蛋白(Tau protein)及乙型类淀粉蛋白(β-amyloid)沉积,而导致记忆功能损伤,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进而增加失智症风险;也会导致胰岛素阻抗产生,引发或恶化糖尿病。”

孟繁俊解释,目前检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常见为睡眠筛检检测AHI值,正常值大概小于5,也就是每个小时呼吸停止小于5次,5~15次则为轻度、15~30中度、大于30次则为重度。现已有多元治疗选择,依病情程度大致可分为:

轻度:
● 一般性治疗:包括减重、侧睡、避免酒精与安眠药等。
● 口腔矫正器(止鼾牙套):针对下颚后缩或舌根阻塞患者。
● 术治疗:适用于扁桃腺肥大、下颚后缩等解剖结构异常患者。

中重度:
● 持续正压呼吸器(CPAP):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部分病患顺从性较差。
● 负压睡眠呼吸治疗装置(iNAP): 用于无法忍受正压呼吸器者,效果好且携带方便。
● 鼻吐气呼吸道正压治疗(Nasal EPAP):用于无法忍受正压呼吸器者,效果好且携带方便,但不适用于鼻塞患者。

孟繁俊指出,若无法接受上述手术治疗者,也可以透过中医调理,帮助改善打鼾症状;部分肥胖患者经医师评估,可透过减重药物,藉由减重来改善呼吸中止症症状,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2024年底核准的GLP-1受体促效剂“替尔泊肽”(Zepbound),可同时减重及治疗糖尿病。

孟繁俊强调:“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睡不好,而是关乎全身健康的慢性病,唯有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才能保护我们的心脏、大脑与生命品质。”若不适合使用呼吸器或接受手术,也可经医师评估后,使用中药改善体质,或透过减重药物治疗减轻打鼾症状,才能避免更大健康风险。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01 July 2025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