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跌倒不一定是骨质疏松症 医:肌少症更有可能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75岁的王姓阿嬷时常走路跌倒,家人以为骨质疏松症,经过肌肉量分析检查仅4.2,远小于亚洲女性基准5.4,诊断为肌少症。医师提醒,年长者无力跌倒,常被误为骨质疏松症,其实肌少症机率很大,如又有骨质疏松就易骨折。养护肌肉需从强化营养和运动著手,年长者提升蛋白质数量,能减少肌少症发生机率。

卫福部彰化医院家医科主任廖曜磐表示,老年人走路无力易跌倒,常以为是骨质疏松症,其实肌少症的机率更大,却常被忽略。老人家常因退化而肌少症,双脚外观很细小,走路时比较没有办法平衡而跌倒,如果又有骨质疏松症,这时候就容易骨折。

很多人将老人家易跌倒的情况一律视为骨松,这是错误的认知。 廖曜磐指出,王阿嬷的身材较瘦,走路时双脚没力气、酸痛,常会脚软或一个踉跄而跌倒,手握力变差,拧不乾毛巾,觉得四肢无力,难以从椅子上起身,其实是因为肌肉流失所造成。

卫福部彰化医院放射科主任王忆芬表示,如何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症,可透过双能量X光吸收仪来检测骨质密度;不过,肌少症的重要参考依据“肌肉质量指数”(ASMI)也可以用此仪器检测,透过低剂量X光,精准测量身体各部位的脂肪量、肌肉量。

王忆芬指出,ASMI指的是四肢瘦肉质量除以身高平方(kg/m2) ,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小组数据,男性小于7.0及女性小于5.4,就可能是肌少症,其他包括握力男性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及行走速度每秒小于0.8公尺,也是判断准则。

王忆芬提到,体脂肪及肌肉量分析检查除了ASMI检测之外,还能显示全身彩色扫描图,蓝色显示骨骼组织,橘红色显示瘦肉组织及黄色显示脂肪组织,可快速辨识脂肪堆积的区域,观察左右肌肉是否平衡。

此外,王忆芬说,ASMI检测也能描述脂肪储存的位置,判断身形是“苹果型”或“梨型”,苹果型较容易罹患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梨型在女性引起乳癌的风险较高。

廖曜磐建议,养护肌肉避免流失,要从强化营养和运动著手,年长者应该要提升蛋白质数量,才可达到减少肌少症发生的机率,运动可选择有氧舞蹈、快走等强化肌耐力运动或太极拳、瑜伽等增进身体平衡感的运动,而阻抗性运动也是对抗肌少症有效的方式,譬如说举哑铃、举重、仰卧起坐、伏地挺身等。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08 July 2025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