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文 / 黄伟益
第14届全国大选的胜利,让很多人一夜之间从在野党摇身变为执政党。即使是在民联(希望联盟前身)曾经执政的州属,很多人终于有机会变成真正的执政党,而不再是国阵叫惯反对党的半个执政党。
有些人耗半生戎马都不敢相信自己有机会当内阁部长或副部长。即使有者只是区区的国会议员,但身为执政党的后座议员,其身分及角色绝对非同昔比。如今,不管是希盟的国会议员或是州议员,甚至是市议员,他们要进入校园或是医院等,都不会再面对任何的问题。
许多以前不会邀请我们的官家机构,如今都大开门户邀请我们走进去。即使议员的薪水没有即时增加,但是执政党议员手握的拨款也比往常大增,往往可以一掷千金,这都是过去只能望梅止渴的事情。
文 / 唐南发
因为「爪夷文书法」风波,马哈迪迁怒于董总,再度以「种族主义」形容后者。
关于种族主义,普遍的定义是「相信种族之间有优劣之分」或「建基于种族的歧视或偏见」(美国传统英语词典);牛津词典的另一个解释是「对其他种族的歧视或抗拒」。曾经以《菊花与剑》剖析日本文化著称的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潘乃德(Ruth Benedict),在《种族:科学与政治》一书中将之定义为「相信一个族群先天性劣等而另一个族群则先天性优等」(参见Race:Science and Politics)。那也是欧美国家开始意识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以「雅利安人的优越」来迫害少数群体的时代。
在马来西亚的语境中,无论巫统或土著团结党未必符合第一个定义,因为它们主张优先扶助马来人是因为马来人「弱势」;事实上,马哈迪几十年来的主张是非马来人比马来人优秀,因此后者必须受保护。于是,马来西亚在扶弱政策上是个异数,因为它以此论述制定了所谓的土著政策,保护一个人数居多的群体,和美国因为奴隶制度造就了黑人的弱势,为了落实社会正义而实行的扶弱政策,在理念和本质上大不相同。
文 / 伍治坚
2019年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于9月1日启动第四轮对华制裁性关税,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
8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宣布中国相关企业暂停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同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跌破“7”关口。这是2008年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最低汇率。
同一天,美国财长努钦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消除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这是美国自1994年来,首次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
这些事件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升级到了货币战阶段。但事实上,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双方都损失惨重,没有赢家。
文 / 庄国文
自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步入一个扭曲畸形的社会。国家文化政策以马来文化为主,逐渐演变成霸权边缘化其他族群的文化。同时新经济政策更是打著扶贫和减少土著(其实就是指马来人)和非土著(指华裔和受教育的印裔)的经济鸿沟旗帜,在教育、经济、就业、房屋、土地等领域上给予马来人特大的益处和优先权。
拿就业机会为例,公共服务不明文规定以马来人为主;政策同时强调有一定规模的私人企业在公司各层都必须有30%的马来员工。这不平等的政策看起来让马来人大大得益,但实质上只是惠及了一小部分的马来既得利益朋党集团(当然其中包括他们的不论种族买办),其他的马来人只不过是得到一点点的甜头。
与既得利益者相比,大部分马来人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意义的改变。